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分子,现在都羡慕李诞

说正事的 拙见 2020-10-10


许:“你那时候对穷会介意吗?”

李:“不会,我一直觉得穷特别好。文艺青年嘛,那会(大学),我就特别瞧不起钱。”


这是在《十三邀》中,许知远和李诞的对话。



清贫的读书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在一波又一波内容市场化、知识付费创业者涌现的境况之下,这些知识贩卖者们,就该被义正辞严地逐出知识分子的行列?


“知识分子很少,现在知识都是赚钱的。”


吴念真所言为真?


如果说知识不让赚钱,此处要问一句:知识分子是不需要吃饭的吗?


在陈旧的观念里,知识分子、读书人、文艺青年,总是要与金钱明确割席,才能显得高尚、优秀。其中,以陶潜、李太白为首的文人“典范”,就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作风引得众人崇拜。


也是因为诸如陶潜太白之类的典范作用,不少读书人,对金钱有着深度道德洁癖,抗拒讨好别人去获得利益尚可理解,但同时连带对凭借自己的文化知识去赚钱也感到不齿。


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敢情作为一个合格的读书人,得看破红尘,斩断六根,甚至是遁入空门?吃饭什么的,维持存活即可,至于钱之类的身外之物,不要也罢?

在不少影视文学作品中,每每出现知识分子形象,即便不是满口“之乎者也”,也免不了那般朴素穷困的模样,诸如《倩女幽魂》的宁采臣、《武林外传》的吕秀才、《无问西东》的陈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严歌苓笔下的陆焉识……


我们看到了太多知识分子困窘迂腐的样子,却少有因读书而发家致富者;即使有,那也是“学而优则仕”,从没有哪个是“学而优则暴富”(其中重农轻商的因素影响)

甚至媒体的新闻报道也常常传递这样一个信号——
“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只买得起北京的半个客厅”、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没有给家里挣来更多的钱,却带回了一摞摞的奖状证书”……

知识分子:我太难了。

 


对于金钱的洁癖,经历过现实生活的洗礼,自然就会消除。


李诞和许知远的对话中说到:


李:“后来觉得钱重要,还体会出钱的好,是谈恋爱谈的。”

许:“请姑娘去玩是吧?”

李:“对呀,你是不喜欢,你是觉得没啥,但人家不是啊,人家想吃点好的对不对。”


我们不否认,摒弃对利益的追逐,是可以使屠呦呦这般专心学术科研者实现更深的造诣。但这并不代表知识分子就要默默承受这寒酸穷困的境地,在市场的投机倒把面前,科研成果、文化创作显得过于廉价了。


那能怎样?


那知识分子只好自动自觉地加进资本的游戏里。



《我不是药神》就提到,当针对原研药高昂价格进行口诛笔伐时,人们在同情患病弱势群体时,少有人能理解研发者数年甚至十数年的精神和时间成本。当没有官方的资助去弥补研发者的消耗,那么生产者便不得不将这种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为人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可以,但钱不可免谈。当投机者赚得肚满肠肥,却要让本就困窘的知识分子去承受这慷慨?



人终究是要“吃饭”的,欲望面前就该是人人平等,知识分子是人,他就得“吃饭”,还要谈恋爱结婚生子旅行买房看病……


穷酸书生混世间,吟得两句便称仙?纯属鬼话。


知识分子不赚钱,没有人会主动可怜,更不可能成仙,只会让真正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少。




按理说,知识分子才最应该是富裕之人。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宣传中,到处就都喊着“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成为知识分子,只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的眼界真正能使钱快速增值的方法终究还是投资。



所以,在知识水平提升之后,能否实现资本积累并快速增值,还得看知识分子能否跳脱知识分子纯洁高尚的桎梏,摇身一变成为知识商人。


媒体人杨锦麟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文化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学识、情怀和辛勤劳动,获取尊严,获得变现。


如今,文章阅读可以付费或打赏,知识问答需要付费,此外还有各种付费网课可以供消费者学习增值。



而那些陪伴90后成长的知名作家,也都凭着各自原创文化IP的开发,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商业王国。


从50后的刘震云、海岩,到60后的余华、刘慈欣,从70后的饶雪漫、今何在、宁财神、天下霸唱,到80后的唐家三少、南派三叔、郭敬明、韩寒……其中唐家三少坐拥50家公司,韩寒、今何在超过10家。

这的确是一个好的时代,现实证明我们学过的知识、读过的书终于有可能变成银子了。但是知识分子发家致富成为知识商人之后,总难免会听到些嘘声。

是大家始终看不惯知识分子过上好日子吗?

是因为当知识、文化成为商品时,同样也避免不了那些实体商品出现过的问题——假冒伪劣知识,谁来管?食品可以有QS标志,知识商品、文化产品又该以什么标准把关?

当知识分子成为知识商人,自然也免不了有的人沦为“知识奸商”。是知识,还是浪费生命的精神垃圾只能靠公众一次又一次地缴纳“智商税”来验证。


另一方面,要钻研一个课题,原创一点点新的知识是漫长且艰辛的,他们多数在高校里,靠有限的财政供养着。 


所以在眼前的内容市场中卖内容的人,除了小说剧本等原创创作之外,更多的是搬运工、二传手,他们把现成的知识吃进去,消化一遍,喂给那些没有时间读大部头,也懒得思考的人们。


在这个匆忙的时代,这些“内容生产者”严格来说只能称为“知识小商贩”,只是有的人多开了几家连锁店。



因此,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但同时也是个乌烟瘴气、鱼龙混杂的时代。

人们看不惯的,不是知识分子的幸福日子,是知识商人的虚假模样。
 



知识分子不是神仙,每个人都是要吃饭的肉体凡人。


知识分子是凡人,但仍不能等同于一个纯粹的商人。


我们敬佩那些将人生贡献给知识探索的人,但同时也不排斥通过知识的变现、文化的生活化,让更多的知识持有者活得更加幸福。


那些固守着陈旧模式,拒绝金钱侵扰,终日埋头苦干的读书人,折服之;但在笔者的心目中,某些时候他们也是个“傻子”。


那些观念大胆,喜欢蹭一蹭,改一改,洗一洗,粉丝蹭蹭涨的内容生产者,羡慕之;但过后仍认定那是个为之不齿的骗子。


傻子与骗子,无非混子。



这是个市场经济的时代。文化、知识也终将成为这市场中的流通物。


我们要让知识、文化活下去,就得让知识分子活下去;让知识分子活下去,但不是放飞自我成为知识骗子。


回答吴念真的那句话——


知识分子是少,但不是知识赚钱导致的,反而是知识无法变现造成的。我们希望,有真正的知识分子,凭借真才实学,站着把钱赚了,不仅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改变更多知识分子的命运。


这样的知识分子,越多越好。


 12月8日 
 西安人民剧院 

“致空谈者:无想像,非未来”


拙见与你

一同致敬文化务实者

探讨文化人与知识分子的未来


【下午场】
无想象,非未来
【晚上场】
非经济,不跨年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活动


 

 

撰文丨梁非凡
配图 | 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识分子该如何活着?”
- 留言给我们



如果喜欢,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